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IMDb
原片名:Летят журавли(1957)
英文片名:The cranes are flying
中文片名:雁南飛 / 戰爭與貞操
導演:Mikhail Kalatozov(1903-1973, 未寄出的信)
主演:Tatyana Samojlova(1934-, 未寄出的信、安娜卡列尼娜)
             Aleksey Batalov(1928-,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)


大學時開始著迷電影,不時在圖書館瀏覽電影專書,那時便在書上看到《戰爭與貞操》,
莫名覺得片名很cool,如同「嚴密監視的列車」一般,且是黑白電影,一直苦無機會觀賞,
片名卻早已深深烙印在我腦海,並列入待看清單中。

故事是平凡的,情操卻是偉大的。論及婚嫁的青年男女感情如膠似漆,「戰爭」這顛覆時代的
龐然大物卻硬生生拆散良緣佳偶,對分離的場面最難承受,看見薇洛妮卡在人群中穿梭,
尋找伯里斯的身影,我的眼眶早已噙滿眼淚。

瀏覽了豆瓣所有影評,似乎那些影癡們對蘇聯時期的電影情有獨鍾,自然是暸若指掌。
我無法寫出他們那種對影片鉅細靡遺的解構,如時代意義、藝術意涵、運鏡技巧等等,
但從這部《雁南飛》,發現自己對蘇聯電影的涉獵實在匱乏,也從而增加了對這領域的興趣。

電影對任何角色都不忍苛責,即使是反面角色馬爾克,在片中也未受到過分斥責或報應,
導演將一切歸咎於「戰爭」,在亂世中,每個人都是無奈且只能默默承受過活的。
但我對馬爾克強行佔有薇洛妮卡的行徑卻是相當鄙夷的,在戰亂中竟然還做著他的鋼琴夢。
反觀自願入伍的伯里斯,有多少熱血男兒能像他一樣,在國家有危難時挺身而出呢?

本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它的鏡頭,如豆瓣影癡們所言,是該編入電影教科書的。
即使是門外漢如我,也能看出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運鏡手法。
一、開頭伯里斯拾階而上,逆時針旋轉鏡頭,背景樂是愉悅的小提琴聲。
二、伯里斯中槍倒地後,逆時針旋轉的主觀鏡頭,並與一重疊,順勢帶出婚禮的美好畫面,
  背景樂與一相同。
三、薇洛妮卡走出醫院後,在欄柵旁奔跑的大量剪輯鏡頭,由於視覺暫留,她的腳步無比快速,
  後方一列吐著煤煙的火車平行前進,接著又是大量的蒙太奇,這一整段令人不得不讚嘆呀
!

自殺念頭戛然而止,薇洛妮卡遇見了生存的希望
與伯里斯同名的小男孩。
男孩不僅與伯里斯同名,在電影中,小孩也象徵「希望」,激起薇洛妮卡本能的母愛。

電影開頭,青年男女一同看見排成人字型的雁群;片尾,所有人也看見了雁群。
那與當初看見的是同一群嗎?牠們從南方歸來,而那名青年卻永遠也不會回來了。
雁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,甚至終身只有一位伴侶,對這青年男女愛情的象徵也不言而喻了。

金‧元好問《摸魚兒》〈雁丘詞〉

序:太和五年乙丑歲,赴試并州,道逢捕雁者云:「今旦獲一雁,殺之矣。其脫網者
悲鳴不能去,竟自投於地而死。」予因買得之,葬之汾水之上,累石為識,號「雁丘」。
時同行者多為賦詩,予亦有雁丘詞。

問世間,情是何物?直教生死相許。
天南地北雙飛客,老翅幾回寒暑。
歡樂趣,離別苦,就中更有痴兒女。
君應有語,渺萬里層雲,千山暮雪,隻影向誰去。

橫汾路,寂寞當年蕭鼓,荒煙依舊平楚。
招魂楚些何嗟及,山鬼暗啼風雨。
天也妒,未信與,鶯兒燕子俱黃土。
千秋萬古,為留待騷人,狂歌痛飲,來訪雁丘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rdia 的頭像
    Kerdia

    Since 1895

    Kerd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