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Db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原片名:Сорок первый
英文片名:The Forty-first
中文片名:第四十一
國家:蘇聯
語言:俄語
片長:88分, 彩色片
導演:Grigori Chukhrai(1921-2001, 士兵之歌)
主演:Izolda Izvitskaya(1932-1971)
   Oleg Strizhenov(1929-)


《第四十一》是線性敘事的電影,過程看似平淡無奇,卻是在為驚人結局鋪陳。
不得不拿它與晚些時間的蘇聯經典──《雁南飛》(1957)、《士兵之歌》(1959)做比較,
三部的背景都是戰爭,同樣表達戰爭的殘酷,卻從不同視野關注烽火下的小人物。
《雁南飛》將注意力集中在後方的人民,《士兵之歌》的鏡頭緊緊跟著一位小士兵,
《第四十一》把戰爭雙方巧妙地兜在一塊,但與前兩部相比,我必須承認它對觀眾的
情感穿透力略遜一籌,但仍不失為蘇聯新浪潮的經典之作。

在結局之前,《第四十一》的故事顯得簡單平淡,有如直接敘事一般,直到最後,
女神槍手面對戀人也是敵人的事實,她開了槍,他倒了下去,這一幕深深震撼了我。
片頭,她對他第一次開槍,失手了;片尾,第二次開槍是由於戰爭的殘酷,她沒失手,
他終究成為她第四十一個槍下亡魂。

隨著故事發展,我漸漸了解女神槍手與男軍官是一個矛盾的組合:
她是戰士,他是俘虜;
她屬於紅軍,他屬於白軍;
她是士兵,他是軍官;
她是沒讀過什麼書的鄉下姑娘,他是念過大學的知識份子;
她支持用革命改造政權,他討厭革命引起的戰爭,嚮往河清海晏的愜意生活。
種種的身份對立與牴觸都將結局安排得理所當然,儘管這對觀眾而言是很殘酷的。

過程平淡如水,但結局總能加入一點嗆人的調味料,令觀者心裡五味雜陳,
這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,大概是前蘇聯電影讓人回味再三的原因吧 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rd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